第一场春雨过后,位于昌宁县翁堵镇立木山村甲山村民小组山坡上的茶园,一茬茬规划整齐的黄旦茶率先发出了嫩嫩的新芽。2月28日,趁着茶所开称,茶农张金春在自家的茶园上顾不得休息,抢抓时令希望第一波发芽的黄旦能卖个好价钱。在自家茶园几百米处,茶所负责人禹建平正忙碌着把收到的黄旦鲜叶倒进萎凋机,再经过揉捻、发酵、直条、烘干等工序后,就可以向外地茶商提交订单了。
“黄旦春茶鲜叶每千克50元,由于质量很好,颇受外地茶商的青睐。自从有了富硒、雨林和有机三张名片后,我们的茶叶销路就不愁了。”做了近20年茶叶收购加工的禹建平,亲身感受到了家乡茶产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。
短短几年,翁堵镇如何实现零星茶地连片规划、茶农收入逐年增加、本土茶所不断壮大、外地茶商闻香问价的跨越?这背后,离不开翁堵镇党委政府为端牢全镇13500户茶农的饭碗,在占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“半壁江山”的茶叶上破题立业。
党建引领激活水,向外界递出翁堵名片
翁堵茶叶得益于澜沧江水系与怒江水系两条热气的交汇,造就了翁堵有雾必有雨、有雨就有雾的独特气候,明前茶一般比其他茶区提前出产一个节令,鲜叶可以早入市。加之翁堵土壤硒元素含量平均值为每千克1.38毫克,为翁堵镇打响“富硒、雨林、有机”三张名片创造了天然条件。
近年来,翁堵镇党委政府立足地方资源禀赋,以党建引领破题立业,按照“建设一批基地、培育一个龙头、闭环一个链条、振兴一个产业、富裕一方群众”的思路,主动融入全县红茶产业发展布局,在讲好昌宁红茶翁堵故事的同时,着力朝着将翁堵建设成为“富硒红茶生产地”这一目标迈进。2021年,通过招商引资,昌宁遐尔茶品有限责任公司在翁堵建厂。
但是,企业进驻后不仅面临没有核心基地,还面临与群众信任基础难建立,对茶农难组织、难沟通,对鲜叶来源和质量难以保障等困境,以及村级鲜叶拿不出去、卖不出好价钱、管不出好水平等问题。针对以上问题,镇党委主动服务,村党组织主动作为,将党组织领办的专业合作社嵌入到产业发展中,构建了“党组织+合作社+企业+茶农”茶叶产业发展模式,充分发挥村级的组织优势和茶企善加工、善经营、善品牌优势,着力打造“绿色金叶”党建品牌,有效化解了企业直面群众难打交道、群众面对企业势单力薄的“两难”问题,最终变茶叶产业“放任无序”为“规划发展”、变“单打独斗”为“抱团发展”,让茶叶产业成为翁堵乡村振兴、产业兴旺的有效路径。
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,如今翁堵镇共有标准化茶所9个,初制所也发展到82个,茶叶专业合作社8个,全镇茶叶品质得到质的飞跃,越来越受到茶叶加工企业和消费者的欢迎。
翁堵镇党委委员、副镇长施宁艳说:“自从构建了党组织、合作社、企业、茶农优势‘互补’、发展‘共建’的利益联结共同体,真正实现了群众收益最大化。2022年,全镇茶农户均实现增收3500元。”
记者了解到,翁堵镇在茶产业长远发展上,还依托沪滇项目启动了千亩智慧化示范茶园基地建设,通过提升改造茶园水利设施、茶园生产道路,安装智能水肥系统、远程虫情测报、土壤墒情监测仪等,为提升翁堵茶的知名度与品牌影响力,做大做强做优茶产业奠定了基础。
茶旅融合促延伸,让乡村振兴劲头足
走进翁堵镇,在连片规划的茶园里,随处可见种植的水冬瓜树和山樱花,在绿水青山间,翁堵镇连续6年通过国际雨林联盟认证,属全国单体认证面积最大、涉及农户最多的国际雨林联盟认证茶叶基地。为让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在延伸茶产业链上,翁堵镇并未抱着现有的成绩沾沾自喜,而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探索茶旅融合之路。
翁堵镇以全县高质量建设“滇西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”,做大做强“昌宁红茶品牌”为契机,主动融入“漭水—田园—温泉—翁堵”为重点的“古茶走廊”,积极布局谋划,打造茶文旅融合综合体,全力朝着茶园变公园、产品变商品、产区变景区迈进。依托“一湖两山”,通过穿点成线,初步建成了集“识茶、种茶、管茶、采茶、制茶、售茶、品茶、吃茶、游茶”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基地、茶文化研学科普基地及中小学生学农劳动实践基地,农旅融合发展的新画卷初具雏形。
翁堵镇宣传委员赵帏介绍,近年来,翁堵镇先后成功组织了“醉美翁堵”摄影大赛、举办了三届“富硒杯”斗茶大赛,2022年成功承办了“相约千年茶乡·寻味昌宁红韵”茶叶系列宣传周开幕式等茶文化旅游推介活动,茶旅融合发展迈出了实质性步伐。
为使老茶不断沏出新味,翁堵镇下一步将继续在茶旅融合、茶产业研学等方面开展探索实践,依托杞木林智慧化示范茶园基地实施的富硒茶庄园项目建设,将杞木林茶园提档提标建设成富硒茶庄园,并配备茶博馆、展演馆、展示馆、民宿、小茶屋和健身步道,穿点成线打造党员教育实训基地、茶文化研学基地、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,不断拓展延长茶叶的全产业发展链条,让茶叶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“金叶子”。
来源:保山日报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